几天后,菲格辛成立了一个团队,专门研究特种小队进入洛曼的方式。
至尊戒最终也许不用,但方案一定要有。
而卓戈并没有加入到这个方案的设计中,他在这方面也不专业,让他做些宣传工作,还算专业对口。
设计打击方案,纸上谈谈兵还凑合,落实到具体实施细节上,完全整不来。
况且他现在还有需要的他的工作。
把指环王的魔影拍出来。
这是卓戈集团影视部门目前最重要的项目。
所有能暂时放一放的活都放下,调动全部能调动的人员,都参与到指环王的拍摄筹备工作中来。
重视到这个程度,是因为卓戈突然发现一个让他很惊讶的事情,那就是指环王三部曲,大概九成以上的镜头,都可以实拍完成。
霍比特人有,矮人有,精灵有,亡灵有,各种风格的城堡城市有,白胡子长袍子法师老爷爷也有,炎魔都能从地狱里找一个来演,魔多直接下地狱去取景,甚至原片中外观最震撼的都城,米那斯提力斯,也就是白城,刚铎首都,银白城邦都可以完美平替。
仅有几个做不到实拍地方,一是替代了原本奥克位置的恶魔,恶魔这帮精神病实在没办法演戏,只能让魔鬼代劳。
让魔鬼们身上带点幻术小零件来扮演恶魔。
卓戈本来以为魔鬼们会不太愿意扮演他们的死对头,没想到积极性非常高,甚至片酬不给多少,依旧非常想演恶魔。
让卓戈很不理解,但赞成。
二是咕噜,长成那德性的生物,卓戈目前为止还没亲眼见过。
然而咕噜在原作剧情中,还是个戏份相当重要的角色,很多人对于咕噜的印象,比护戒队中的主要配角都深。
咕噜也是不负众望,一直撑到结局,并对至尊魔戒完成斩杀。
达成成就,在剧情中,对正反双方最重要角色都造成极大伤害。
咕噜是vp!
当然,人们对他印象深,不代表他就适合做游戏主角,喜欢在荧幕上看到,和喜欢代入进去操控,还是两码事。
总之,这位戏份极重,畸形怪状,对演技要求还很高的角色,卓戈目前能想到的,只有先让小体型的演员来演,然后让幻术师照着还原。
魔法动捕。
至于故事里几个极其重要的大场面戏份,包括“环保主义者”树人水淹中土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艾辛格偷家战。
甘道夫身骑白马史诗级救场,明明是个法师却只用了闪光一个法术的圣盔谷之战。
还有冲锋阵型很不合理,但是很帅的洛汗骑兵救援刚铎之战。
卓戈都打算搞实拍。
正是这些战场的宏大场面,让当初还弄不清这个维拉,那个迈雅等等背景故事里复杂的剧情线,以及为啥一枚戒指扔进火山里就算赢了这种有点理解门坎设定的小卓,依然可以爽看。
这些场面带来的冲击感,是日后看了许许多多类似世界观的影视作品,甚至是同系列的前传三部曲,都再没体验到。
其实他也很疑惑,究竟是原版水平太高了不好学,还是整个行业钱越赚越多,能力却在开倒车,到后来抄作业都抄不明白了。
卓戈自己倒是很有信心,在费林复刻出同样规模,甚至更宏大的场面。
决定用实拍,是因为幻术无法完美替代实拍的特殊质感。
幻术哪怕再精良,也不是百分百还原现实。
每种幻术,或多或少都会存在那么一丁点小疏漏。
这种疏漏在大场面下积累起来,观众或许没法直接指出,但相比实拍,观众们也能感受出观感上的差距。
细节决定成败,这些非专业人员挑不出来,甚至不算啥毛病的小问题,就是区分佳作与历史级别作品的关键。
卓戈的目标,是让费林版本指环王,永远载入费林魔影史。
未来只要有团队想拍摄类似题材的作品,都会被拉出来做对比,成为相当长时间内无法超越甚至企及的类型巅峰。
为了能达成这样的效果,卓戈打算启用真军队来演军队。
算是动用一点护国公特权,再加上菲格辛对这个主旋律项目的重视。
卓戈可以调用萨顿的预备役军队,来拍摄几个关键场面。
简单来说,是当《大决战》那个级别在拍。
后来者想模仿,恐怕也得不到这个条件。
整个项目也没打算盈利,照着目前的投入规模计算,光靠票房几乎是没有赚钱的可能。
不过这个项目原本也没打算赚钱,所有票房收入都将捐助出去,用于军事消耗以及战场归来人员的福利。
由于票房全捐的口号打出来,整个筹备过程获得很多特殊待遇。
不少前来试镜的演员,都表明可以一铜币片酬不要,只管个伙食住宿就行。
这样,所有经费都可以用于提高影片拍摄质量上。
卓戈的想法是,借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做好整个指环王ip的破圈之作。
原著小说毕竟只是文字,文字能覆盖的人口注定会少于影视,还是有太多人不喜欢看“干巴巴”的字。
影视破圈之后,这个ip能赚的后续项目,可就多了去了。
与免片酬的演员同样,调用预备役军队,也不需要付钱,只管餐旅就行。
处于反洛曼帝国同盟的国家,也给予了很大支持,让名为演员,实为士兵的人,可以进入到他们境内拍摄。
目前选定的取景地,相当大一部分都不在萨顿境内。
霍比特人老家,魔多,白城,精灵的幽谷都在他国。
虽然获得拍摄许可,但军队在他国境内,进行长时间拍摄,多少有点说不过去。
所以这些部分的拍摄,都需要尽量快速。
军队也有他们的任务,也不能陪着卓戈在这里一条又一条。
前期准备必须完善,保证到时候可以一条通过。
因此,最近相当长一段时间来,卓戈都处于一个十分忙碌的状态。
先是疯狂爆肝,以每天五万字的速度,在十几天时间里写完了三部曲剩下的部分,发给剧组内部人员,连载版则设置好定时发布慢慢更新。
然后立刻组建编剧组,把这本鸿篇巨著,改编成剧本形式。
由卓戈确立主要部分,编剧团队完成大量细节和对话填充。
这也是剧本和小说的主要差别,剧本中需要标注出当前场景简述,该场景出现的角色情绪状态,以及远多于小说中的对话量。
所有的这些填充,写完后都要交给卓戈进行审核。
在编剧团队连轴转了十几天后,指环王魔影版剧本正式出炉。
接着卓戈开始制作分镜,他画火柴人表达清楚分镜,再由导演团队完成细化。
为了赶进度,计划中指环王的拍摄,会出现不少次多个拍摄团队多线开工的情况。
分镜稿必须足够明确细致,才能保证其他团队拍摄时不会跑偏。
和小说里的剧情一样,多线叙事。
零点读书网